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当红色展墙遇上全息投影,当革命文物联结数字交互,高校思政教育馆正以 “红色基因 + 现代科技” 的融合设计,打破传统展馆的时空局限,让红色精神从静态陈列变为动态体验,为青年学生打造沉浸式、立体化的思政课堂。
科技赋能内容呈现,让红色历史 “活” 起来。传统展馆中,革命文献、老照片常因年代久远而与学生产生距离感,现代科技则成为跨越时空的 “桥梁”。通过 4K 超高清影像还原 “五四运动” 的街头呐喊,用数字建模重现 “井冈山会师” 的历史场景,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细节;将珍贵革命文物扫描成 3D 数字模型,学生通过触屏即可放大查看文物纹路、了解背后故事,如延安时期的油灯、抗战时期的手稿,在科技加持下不再是冰冷的展品,而是可触摸的 “历史见证者”。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展馆便采用此设计,让红色历史从文字记载变为可感知的场景,有效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。
科技创新互动体验,让红色学习 “动” 起来。单向参观的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,科技驱动的互动设计则能变 “被动接收” 为 “主动探索”。在展馆中设置 “红色 VR 体验区”,学生戴上设备即可 “置身” 长征路,体验红军过草地、爬雪山的艰辛,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 “不怕牺牲、百折不挠” 的精神;打造 “红色知识互动屏”,通过答题竞赛、情景选择等游戏化形式,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深化对红色理论的理解;更可借助 AI 语音导览,根据学生兴趣自动推荐展区内容,实现 “一人一策” 的个性化学习。中国人民大学思政教育馆的 “红色剧本杀” 互动区,便是通过科技搭建角色扮演场景,让学生在剧情推演中主动探寻历史逻辑,学习效果事半功倍。
科技助力价值传递,让红色精神 “融” 进去。思政教育的核心是让红色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科技则能打通 “认知 — 情感 — 行动” 的转化通道。在展馆出口设置 “红色承诺墙”,学生扫描二维码即可写下感悟与承诺,生成电子海报分享至社交平台,将馆内收获延伸至生活场景;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参观轨迹与互动偏好,精准推送相关红色实践活动,如红色研学、志愿服务等,实现 “展馆学习” 与 “课外践行” 的无缝衔接。复旦大学思政教育馆还将展馆内容与线上课程联动,学生扫码即可观看相关名师讲解视频,让红色学习突破展馆空间限制,真正融入日常。
“红色基因” 是思政教育的灵魂,“现代科技” 是创新传播的翅膀。高校思政教育馆的设计,唯有以红色基因为内核、以现代科技为载体,才能让红色精神既保留历史厚重感,又具备时代吸引力,真正走进学生内心,引导青年在科技赋能的红色熏陶中,传承精神、坚定信仰、勇担使命。
全国服务热线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