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红色展厅作为传承革命精神、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,其核心使命不仅在于“展示历史”,更在于“讲准历史、讲活精神、讲入人心”。然而,在实际建设中,常面临史料甄别不清、叙事逻辑混乱、政治表述偏差等问题。如何确保红色内容既权威严谨又富有感染力?一支兼具党史素养、展陈经验与技术能力的专业设计团队,正是破题关键。
一、严把史实关:以权威史料为根基
专业团队首要任务是“做减法”——在海量资料中甄别真伪、去粗取精。他们依托中央及地方党史研究室、档案馆、纪念馆等权威机构,严格采用经审定的文献、影像和实物资料,杜绝戏说、误读或主观臆断。例如,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、人物职务、会议决议等细节,必须对照官方出版物逐一核校,确保每一字、每一图均有据可依。
二、强化政治性:精准把握叙事导向
红色展厅不是普通历史展览,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。专业团队深谙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宣传口径,能准确把握“伟大建党精神”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等核心概念的阐释边界。在内容编排上,注重体现党的领导主线、人民主体地位和历史发展逻辑,避免碎片化、娱乐化倾向。例如,在讲述抗战史时,突出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;在展示新时代成就时,紧扣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。
三、创新表达方式:让历史“可感可亲”
精准不等于刻板。优秀的设计团队善于将严肃内容转化为沉浸体验:通过场景复原还原“中共一大会场”的紧张氛围,利用全息投影再现“飞夺泸定桥”的英勇瞬间,借助互动触屏让观众“翻阅”泛黄的入党志愿书。这些技术手段并非炫技,而是服务于情感共鸣——让观众在“走进历史”中理解信仰的力量。
四、分层叙事设计:兼顾多元受众需求
专业团队会针对不同观众(党员干部、青少年、普通群众)设计差异化叙事路径。对党员干部,侧重理论深度与党性锤炼;对青少年,则通过故事化、可视化手段激发兴趣,如设置“红色小讲解员”互动问答、AR寻宝游戏等。同时,配备多语种导览、无障碍设施,体现人文关怀。
五、建立审核机制:全流程闭环把关
从大纲撰写、脚本定稿到展板制作、多媒体上线,专业团队协同党史专家、宣传部门建立“三级联审”机制,确保内容零差错。部分项目还引入“试展反馈”环节,邀请老战士、老党员现场审看,用亲历者视角校准历史温度。
红色展厅的“精准”,是政治性、历史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。唯有依靠既懂党史、又擅表达的专业设计团队,才能让红色记忆不失真、革命精神不走样,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。当观众走出展厅时,带走的不仅是一段历史,更是一份信仰的认同与行动的自觉——这正是红色展陈的终极价值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