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

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
红色文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机构整体策划、创意设计、数字互动、落地施工一站式无缝服务
新闻资讯·弘扬红色精神     更多红色文化传播知识,敬请关注聚桥文创

热搜关键词: 红色党建展厅 军/警史馆建设 红色主题文化建设 红色党建展馆

打造沉浸式院史之旅:现代医院院史馆设计的核心要素

来源:聚桥文创 | 发布日期:2025-09-07 浏览次数:

在信息爆炸与体验至上的时代,传统的院史馆——一个以玻璃展柜、图文展板和实物陈列为主的静态空间——正逐渐失去对参观者的吸引力,尤其是对年轻一代。医院院史馆作为传承文化、凝聚人心、塑造品牌的重要载体,其设计理念亟需革新。现代医院院史馆的设计,不应再是历史的“仓库”,而应成为一场精心编排的“沉浸式院史之旅”,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身临其境,与历史对话,与精神共鸣。

医院院史馆设计

一、 叙事驱动:从“信息罗列”到“故事编织”

沉浸式体验的基石是引人入胜的叙事。传统院史馆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的堆砌,缺乏一条清晰、动人的故事线。现代设计首先要做的,就是为医院的历史“编剧”。

确立核心故事线: 深入挖掘医院发展的关键节点、重大事件、英雄人物和独特精神,将其串联成一个有开端、发展、高潮和未来的完整故事。例如,可以以“从一间诊所到区域医疗中心”为脉络,或以“几代人的医者仁心”为主线,让参观者沿着这条主线探索,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观看。

构建情感连接点: 在故事中设置情感“爆点”。这可以是一封战地医生的亲笔家书、一段成功救治的珍贵影像、一位老患者含泪的感谢视频,或是医院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挺身而出的壮举。这些充满人情味的片段,是打破时空隔阂、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关键。

多角色视角叙事: 改变单一的“医院官方”视角,引入多元化的叙事者。让院长、医生、护士、后勤人员、患者、家属等不同角色“开口说话”,通过他们的口述、日记、信件等形式,从不同侧面勾勒出一个立体、丰满、有温度的医院形象。

二、 空间营造:从“展厅分割”到“场景构建”

如果说叙事是灵魂,那么空间就是承载灵魂的躯体。沉浸式设计要求打破传统“白盒子”式的展厅布局,通过空间设计引导情绪,营造氛围。

动线设计即旅程规划: 将参观动线设计成一条有节奏感的“旅程”。入口处设置引人入胜的“序厅”,激发好奇心;主体部分根据历史时期或主题划分成不同“篇章”,每个篇章都有独特的空间风格和氛围;高潮部分(如重大成就展示)应设计在空间或视觉的中心,形成震撼效果;结尾处设置“展望未来”或“互动留言”区,让旅程在回味与参与中圆满结束。

场景化与情境再现: 这是打造沉浸感最直接的手段。利用复原场景、微缩模型、艺术装置等手段,将历史“搬”到观众面前。例如,复原医院建院初期的简陋诊室、重现上世纪手术室的场景、或打造一个象征生命与希望的“生命之树”艺术装置。观众不再是旁观者,而是可以“走进”历史,成为场景的一部分。

多感官刺激: 真正的沉浸是调动所有感官。除了视觉,还可以巧妙运用听觉(不同年代的背景音乐、环境音效)、嗅觉(消毒水、老药草的气味)、甚至触觉(可触摸的仿古医疗器械模型、不同质感的墙面材料),全方位地包裹观众,使其仿佛穿越时空,亲历历史。

三、 技术赋能:从“静态展示”到“动态交互”

现代科技是实现沉浸式体验的强大引擎,它能让历史“活”起来,让互动“趣”起来。

数字多媒体展陈: 大幅减少静态图文,代之以动态的数字内容。利用高清LED屏、投影融合技术打造沉浸式影院,播放医院发展史诗般的影片;使用互动触摸屏、电子沙盘,让观众可以自主探索感兴趣的深度信息;通过AR(增强现实)技术,让观众用手机或平板扫描实物,即可看到其背后的动态故事或3D模型演示。

虚拟现实(VR)体验: VR技术能提供极致的沉浸感。可以设计“VR时空穿梭”体验,让观众戴上头盔,“亲临”医院历史上的重要时刻,如站在第一台手术的现场旁,或“参与”一次紧张的抗疫救援。这种体验是任何传统展陈都无法比拟的。

智能互动装置: 引入智能交互系统,提升参与感。例如,设置一面“光影荣誉墙”,当有人走近时,墙上的光影会随之流动,展示相关荣誉信息;或是一个“数字留言墙”,观众可以通过手写、语音、拍照等多种方式留下感言,这些感言会实时汇入一个动态的数据流中,成为院史的一部分。

打造沉浸式院史之旅,是一场从“陈列”到“体验”的深刻变革。它要求设计师不仅是空间的规划者,更是故事的导演、情感的工程师和技术的整合者。


聚桥文创

 全国服务热线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
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