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在当前高校党建展厅设计日益增多的背景下,避免同质化、打造具有独特辨识度和深刻教育意义的红色空间,是提升展厅吸引力与传播效果的关键。以下从理念、内容、形式和技术四个维度,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:
一、深挖校本特色,构建“独一无二”的叙事主线
同质化的根源在于内容趋同,千篇一律地展示党史历程、政策解读。破解之道在于立足本校历史与精神内核。
梳理“红色校史”基因
深入挖掘学校发展历程中的红色人物(如革命先驱校友、党员模范教师)、重大事件(如抗战时期的西迁办学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)、党建成果(如基层党组织创新案例)。以“校史中的党史”为线索,构建专属叙事。
案例:一所军工背景高校可突出“红色工程师”培养历程;师范类院校可聚焦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师德传承。
提炼“精神符号”
将校训、办学理念与党的精神谱系结合,凝练出独特的“红色精神标识”。例如,“两弹一星”精神+校训“厚德博学”,可转化为展厅核心视觉符号与互动主题。
二、创新空间叙事逻辑,打破“时间轴”依赖
传统“编年体”展陈易流于平淡。需采用主题化、场景化、问题导向的叙事结构。
主题策展取代线性陈列
设立如“信仰的力量”、“创新的先锋”、“服务的足迹”等主题板块,每个板块融合历史、人物、成就与当代实践,形成多维叙事。
沉浸式场景还原
运用微缩模型、声光电技术还原关键历史场景(如老校区党支部会议、重大科研攻关现场),让观众“穿越”体验,增强情感共鸣。
设置“思政问答墙”
在展厅结尾设置互动装置,提出如“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初心?”等问题,引导观者书写感悟,实现从“观看”到“思考”的转化。
三、融合科技与艺术,打造“可感知”的交互体验
避免“橱窗式”展览,强化参与感与记忆点。
轻量化数字交互
AR扫码故事:扫描展品触发音频/视频,由亲历者口述历史。
数字签名墙:观众电子签名生成动态粒子汇聚成党徽,数据留存作纪念。
VR重走长征路(校园版):结合校史设计虚拟徒步路线,寓教于行。
艺术化表达
邀请师生创作红色主题雕塑、壁画、装置艺术,将抽象精神具象化。例如,用数千枚齿轮拼成党徽,象征“精密报国”的工科精神。
高校党建展厅的差异化,本质是从“共性宣传”转向“个性表达”。唯有深植校本文化、创新叙事语言、激活受众参与,方能打造出既有政治高度、又有情感温度、更具时代锐度的红色育人空间,真正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“活起来、传下去”。
全国服务热线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
【本文标签】 党建展厅设计 高校党建展厅 高校党建展厅设计
【责任编辑】小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