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不能仅靠“一阵风”式的活动或孤立的警示教育点。新时代背景下,政府单位亟需突破传统思维,从“单点建设”转向“全域布局”,打造覆盖广泛、层次分明、有机联动的廉洁文化展馆体系,真正实现“深耕一地,教化一方”的深远目标。
     
一、顶层设计:构建“全域覆盖、分级分类”的空间网络
全域廉洁文化展馆并非指建一个“巨无霸”展厅,而是基于区域实际,科学规划“1+N”展馆矩阵:“1”即一个综合性区级(或市级)廉洁教育中心,作为核心枢纽,承担示范引领、资源整合、理论阐释功能;“N”则是遍布各镇街、部门、村社的特色分馆或微型展厅,如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“清风角”、法院系统的“正义熔炉”、国企的“清廉驿站”等。通过差异化定位,形成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教育网络,让廉洁理念渗透至治理末梢。
二、内容深耕:立足本土,讲好“自己的故事”
“教化一方”的关键在于情感认同。全域展馆应深度挖掘本地历史人文中的清廉基因——如地方先贤的勤廉事迹、红色革命中的纪律传统、本土家风家训等,将其转化为鲜活的展陈内容。同时,聚焦本地区多发易发的廉政风险点,选取“身边人、身边事”典型案例进行剖析,增强警示的贴近性与震慑力。避免千篇一律的“全国通稿”,用“乡音”传递“廉音”,让干部群众在熟悉的文化语境中产生共鸣。
三、形式创新:科技赋能,打造沉浸式体验链
全域展馆应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打破时空限制。在实体展馆中融入VR、AR、互动投影等技术,打造沉浸式警示教育场景;开发线上“数字廉洁馆”,实现24小时云端参观;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出“微展馆”“每日一廉”栏目,延伸教育触角。通过“线下沉浸+线上延伸”的融合模式,构建全天候、立体化的廉洁教育生态链。
四、机制保障:推动“建管用”一体化长效运行
全域展馆的生命力在于持续运营。应建立由纪委监委牵头、宣传、文旅、教育等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,明确管理责任,保障运维经费。同时,将展馆使用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,定期组织参观学习;鼓励学校、企业、社区预约参观,提升社会参与度。通过制度化安排,确保展馆“常展常新、常学常新”。
五、实践路径:试点先行,逐步推广
全域规划不宜一蹴而就。可选择基础较好、特色鲜明的区域或单位开展试点,探索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例如,在某个街道打造“清廉社区”示范带,在某个系统建设行业廉洁文化标杆馆,通过典型引路,带动全域提升。
廉洁文化建设贵在持之以恒,重在润物无声。政府单位唯有以全域视野谋篇布局,通过科学规划、本土叙事、科技赋能和机制创新,方能将廉洁展馆从“物理空间”升华为“精神地标”,真正实现“深耕一地”而“教化一方”,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提供持久文化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