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

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
红色文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机构整体策划、创意设计、数字互动、落地施工一站式无缝服务
新闻资讯·弘扬红色精神     更多红色文化传播知识,敬请关注聚桥文创

热搜关键词: 红色党建展厅 军/警史馆建设 红色主题文化建设 红色党建展馆

如何为三甲医院打造一座有温度、有深度的院史馆?

来源:聚桥文创 | 发布日期:2025-09-25 浏览次数:

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、服务理念不断升级的今天,三甲医院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前沿阵地,更是承载城市记忆、行业精神与人文温度的重要文化载体。一座优秀的医院院史馆,不应只是尘封奖状与泛黄照片的陈列室,而应是医院精神的“活态博物馆”、员工认同的“心灵家园”、患者信任的“情感纽带”、社会认知的“文化窗口”。如何打造这样一座“有温度、有深度”的院史馆?需从理念、内容、形式、运营四个维度系统构建。

医院院史馆设计

一、理念先行:从“记录历史”到“塑造价值”

1. 明确核心定位:

院史馆不是“档案馆”,而是“精神殿堂”。其核心使命是:

传承使命:梳理医院从创立至今的重大事件、关键转折、技术突破,彰显“救死扶伤、大医精诚”的初心。

凝聚人心:通过讲述前辈奋斗故事、团队协作案例,增强员工归属感与职业荣誉感。

传递温度:展现医患温情、人文关怀、社会责任,塑造“有温度的医院”品牌形象。

启迪未来:以史为鉴,激发创新,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。

2. 坚持“以人为本”:

所有叙事围绕“人”展开——医生、护士、患者、家属、管理者、后勤人员……让“人”的故事成为历史的主角,让情感成为贯穿始终的线索。

二、内容深耕:挖掘“深度”,提炼“温度”

1. 构建多层次叙事体系:

宏观脉络:医院发展大事记、政策背景、时代变迁(如抗疫、援外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)。

中观成就:学科建设里程碑、科研突破、教学成果、管理创新、国际交流。

微观故事:

人物故事:老院长的创业艰辛、名医的仁心仁术、护士长的坚守、后勤人员的默默奉献、康复患者的感恩信……

物品故事:第一台CT机、老式听诊器、手写病历、泛黄的值班表、患者赠送的锦旗背后的故事。

空间故事:老门诊楼、手术室、护士站的变迁,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。

2. 突出“温度”细节:

医患温情:展示患者手写的感谢卡、康复后与医护的合影、特殊病例的全程关怀记录。

人文关怀:医院在特殊时期(如地震、疫情)的应急响应、对弱势群体的帮扶、安宁疗护的实践。

员工关怀:展示员工福利变迁、文体活动、心理支持体系、师徒传承的温情瞬间。

3. 注重“深度”研究:

成立院史编研小组,系统梳理档案、口述历史、老员工访谈,确保史实准确、脉络清晰。

与高校、地方志办合作,将医院发展置于城市发展、医学进步的大背景下解读,提升历史纵深感。

对重大事件、技术突破进行深度解读,揭示其行业意义与社会价值。

三、形式创新:沉浸体验,科技赋能

1. 空间设计:营造情感场域

主题分区:按时间轴(创业维艰、砥砺前行、跨越发展、面向未来)或主题(医者仁心、科技之光、人文之暖、责任担当)布局。

场景还原:复原老诊室、手术室、药房一角,让观众“穿越时空”,感受历史氛围。

光影艺术:运用灯光、投影、音效营造沉浸式氛围,如用光影投射历代医护人员的剪影,播放历史现场录音。

2. 科技赋能:互动与共鸣

数字档案墙:触摸屏可查询历史人物、事件、老照片,支持关键词搜索。

AR/VR体验:通过VR“亲历”一场历史手术,或用AR扫描老照片“复活”场景。

互动装置:

“听诊器里的故事”:拿起听诊器,聆听不同年代医护的心声录音。

“时光信箱”:观众可写下对医院或医护的祝福/期许,投入信箱,未来开启。

“生命之树”:触摸屏幕,点亮代表不同科室的“树叶”,显示该科历史与成就。

3. 艺术表达:情感可视化

主题雕塑/壁画:创作体现医院精神的艺术作品(如“托起生命之手”、“薪火相传”)。

影像长廊:循环播放历史纪录片、员工采访、患者故事短片。

声音博物馆:收录手术室器械声、护士站呼叫铃、老院长讲话录音等,构建“声音记忆”。

一座有温度、有深度的院史馆,是医院文化的“根”与“魂”。它用故事代替说教,用情感连接人心,用历史启迪未来。当一位年轻医生在泛黄的值班表前驻足,当一位康复患者在感谢墙前泪目,当一位市民在抗疫展区肃然起敬——这座馆便真正“活”了起来。它不仅是过去的纪念碑,更是未来的加油站,持续为医院注入文化自信与精神动力,让“大医精诚”的薪火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,生生不息,温暖长存。


聚桥文创

 全国服务热线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


最新资讯